可以进行仲裁的范畴及法律规定
杭州滨江刑事律师
2025-04-22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》的规定,仲裁是一种通过合同纠纷和其他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。可以进行仲裁的范围包括:(1)合法有效的合同纠纷;(2)侵权责任纠纷,但不包括无法确定的主体责任或需要依靠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情况。(3)财产关系中的其他民事纠纷。不能进行仲裁的情形包括:(1)涉及行政机关对公职人员的任免、考核等行政职务问题;(2)家庭纠纷,如继承、抚养费、扶养费等;(3)违约金和其他惩罚性条款的处理;(4)法律规定必须由法院进行的案件。法律规定,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,并明确约定争议的具体事项和申请仲裁的方式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》第三条:仲裁适用于合法有效的合同纠纷和侵权责任纠纷。第六条:当事人可以通过专门协议或者订立合同时,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达成书面仲裁协议。第七条:未经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不合法有效,诉讼程序中,当事人起诉的,不得法院受理,也不得强制执行。第二十五条:仲裁委员会必须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,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仲裁活动。
下一篇:暂无 了